羊用B超觀察母羊子宮阜的變化
母羊產后復舊期子宮阜變化很大,最早在1935年有人用連續屠宰的辦法,觀察了從產后12h到30d的18只綿羊的子宮復舊。發現,大約在產后第l5d,子宮阜表面的蛻膜組織是非常松散的,并且直到產后20-25d才脫落。組織學方法得出綿羊從產后幾小時到產后28d子宮阜復舊的變化后認為,產后12d,2/3的子宮阜液化,剩余的玻璃樣變的子宮阜在產后16-20d脫落。
采用組織學檢查法監測奶牛子宮復舊,發現產后10d時可監測到子宮阜的間隔組織,奶牛產后15d時子宮阜在頸部發觀,產后ld,宮阜處的結締組織外露;產后7d,無上皮細胞,呈“痂皮”樣結構;產后13d以后,子宮阜處的“痂皮”樣組織陸續脫落,與羊用B超觀察所見的,產后初期,子宮阜在羊用B超影像上呈現“子宮阜的中間暗區逐漸減少,在羊用B超影像上逐漸難以辨認”,產后13d以后,在羊用B超超聲圖像上不易分辨出子宮阜相一致。這可能是由于此時子宮阜的體積已明顯縮小或“痂皮”樣結構發生了脫落,致使子宮阜中央區的回聲增強的結果。
羊用B超觀察小尾寒羊子宮頸的變化
小尾寒羊在產后初期,子宮各部位變化最快的是子宮頸,這與其組成成分有直接關系,子宮頸膠原含量高達85%。產前子宮頸膠原的排列疏松,以適應分娩時能夠充分擴張,初生羔羊頭在羊用B超上觀察可知,寬1lcm左右,所以子宮頸管需松弛擴張到直徑1lcm左右時,才能正常分娩。產后1d,使用羊用B超觀察,小尾寒羊的子宮頸管變粗,子宮頸直徑迅速同縮為41.12mm左右。隨著產后時間的推移,分娩時所排列異常的膠原纖維重新恢復正常狀態,至產后19d左右,在羊用B超上觀察時,可以看到子宮頸直徑變小,子宮頸的壁厚也會在羊用B超上觀察到有剛出生的厚度縮減。
小尾寒羊的子宮頸重新恢復到產前狀態,而這一時間就是子宮頸復舊所需的時間。